gujiwang 发布的文章

Foundations of Python Network Programming, 3rd Edition - 2014.pdf

    Learning Python Network Programming - 2015.pdf

    Python爬虫课件.pdf

    Python编程快速上手—让繁琐工作自动化 PDF中文高清晰完整版.pdf

    Python网络编程攻略.pdf

    Python自动化运维技术与最佳实践 刘天斯著[2014.12].pdf

    《11招玩转网络安全:用Python,更安全》.pdf

    《黑客攻防入门》.pdf

    《Python与量化投资:从基础到实战》_王小川-2018.3-10.pdf

    《Python从小白到大牛》.pdf

    《Python数据可视化编程实战(第2版)》.pdf

    《Python文本分析》_闫龙川,高德荃,李君婷译-2018.4-12.pdf

    《Python测试之道》.pdf

    《Python深度学习》.pdf

    《Python渗透测试编程技术 方法与实践》_李华峰_2019.1=12.pdf

    《Python编程无师自通 专业程序员的养成》.pdf

    《Python自动化运维  技术与最佳实践 》.pdf

    《Python项目案例开发从入门到实战 爬虫、游戏和机器学习》.pdf

    《Python黑帽子 黑客与渗透测试编程之道》.pdf

    《深入浅出Python机器学习》.pdf

    《物联网Python开发实战》.pdf

    《疯狂Python讲义》.pdf

    《笨方法学python》.pdf

    《编程小白的第一本Python入门书》.pdf

    《青少年学Python》.pdf

计算机类打赏.PNG

作者:吴谦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42年

<目录>

<篇名>订正仲景全书

属性:一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原是一书,自林亿校刊遂分为二,殊失先贤之意,后赵开美仍合为一书,今复其旧,使后学知伤寒与杂证原非有二也。

一 全书经文,诸家旧本,或字有增减,或节有分合,或重出不书衍文,或正误各不相同, 是集则以仲景全书为准,而参之各家以昭画一。

一 伤寒论,金匮要略,法律本自井然,但系千载遗书,错误颇多,虽经历代注家,编次诠解,然各执己见,位置无常,难以为法,兹集伤寒分经,仍根据方有执条辨, 而次序先后,则为变通,金匮门类,悉照林亿校本,而纲领条目,则详为分别, 并不拘泥前人,惟在启发后学,足裨实用。

一 经中凡错简遗误,文义不属,应改补删移者,审辨精覈,皆详于本条经文之下,其有全节文义不相符合,绝难意解者,虽勉加注释,终属牵强,然其中不无可采之句, 故另汇二帙,一曰正误,一日存疑,附之卷末,以备参考,金匮要略仿此。

一 书中辞精义奥,注释诚难,若徒向辞华,必支离蔓衍,无以阐发微言,是注惟期简易明显,发挥经旨,间或旁参互证,亦惟援引本经,不事虚文,用滋眩惑。

一 伤寒论,自成无己创注以来,踵之者百余家,金匮要略,自赵良衍义后,继之者十余人, 各有精义,羽翼经文,然或涉浮泛,或近隐晦,醇疵并见,难以适从,兹汰其重复,删其冗沓,取其精确,实有发明者,集注于右,用资考证。

一 上古有法无方,自仲景始有法有方,其规矩变化之妙,立法成方之旨,各有精义, 皆当明晰,兹于每方必审究其立方主治之理,君臣佐使之相辅,功能性味之相合,一一解于其后,即方中用水之甘澜麻沸,火之宜文宜武,煎之缓急,渍之迟速,服之频顿,莫不各有适病之宜,前人或置而不论者,必备录而详解之。

一 是集伤寒,则首六经,次合病并病,次差后劳复食复阴阳易,次坏病痉湿暍霍乱,次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次平脉辨脉法,此一书之次第也,首纲领,次具证,次出方,次因误致变,次因逆成坏,此一篇之次第也, 首经文,次注释,次集注,次方药,次方解集解,其经文有缺误者,则加辨论于经文之下,以按字冒之,其与本条互相互发明,而非专论本条者,加辨论于本注之后,亦以按字冒之,此逐条之次第也,俾后学了然心目,易于融会贯通,金匮要略,序法仿此。

一 金匮二十五章,内有与伤寒文同者,十之一二,虽为重出,然亦间有义别之处,今将伤寒论中已有专注者,则不复赘释,其与本经切要者,必重加发明,以阐扬其旨。

一 古人姓氏,有传记详明者,昭昭可考,若仅书其字,则无从知其名矣,夫以其人竭虑殚精,久而泯其□,所不忍也,故于无考者,书其字,可考者书其名,以示不没其善之意。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5stcnjXJ_HtAYxQ7_pzCA?pwd=16i4 提取码: 16i4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目录>

<篇名>原序

属性:伤寒杂病论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但竞逐劳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 华其外而悻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

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齎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搓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受为异物,幽潜重泉, 徒为啼泣!庸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被何荣势之云哉? 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意若游魂。

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木,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末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 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 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 相对斯复,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髣□,明堂、阙、庭,尽不见察,

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医宗金鉴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清·吴谦等编··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伤寒论』后汉张机所着,发明『内经』奥旨者也。并不引古经一语,皆出心裁,理无不该,法无不备。盖古经皆有法无方。自此始有法有方。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但世远残阙,多编次传写之误。今博集诸家注释,采其精粹,正其错□,删其驳杂,补其阙漏,发其余蕴,于以行之天下,则大法微言,益昭诸万世矣!

<目录>卷一

<篇名>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属性:太阳主表,为一身之外藩,总六经而统荣卫。凡外因百病之袭人,必先于表。表气壮,则卫固荣守,邪由何入!经曰:虽有大风苛毒,勿之能害是也。若表气虚,则荣卫之气不能御外,故邪得而乘之。经曰:虚邪不能独伤人,必因身形之虚而后客之也。

卫,阳也。荣,阴也。风,阳邪也。寒,阴邪也。邪之害人,各从其类,故中风则卫受之,伤寒则荣受之。卫分受邪,则有汗为虚邪,桂枝证也。荣分受邪,则无汗为实邪,麻黄证也。荣卫俱受邪,均无汗,皆为实邪,大青龙证也。大纲三法,用之得当,其邪立解,用违其法,变病百出。缘风为百病之长,故以风中卫列为上篇,寒伤荣与风寒两伤,列为中、下二篇。其条目俱详于本篇之下,俾读者开卷了然,有所遵循也。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注】

太阳膀胱经也。太阳之为病,谓太阳膀胱经之所为病也。太阳主表,表统荣卫,风邪中卫,寒邪伤荣,均表病也。脉浮,表病脉也。头项强痛恶寒,表病证也。太阳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连风府,故邪客其经,必令头项强痛也。恶寒者,因风寒所伤,故恶之也。首揭此条,为太阳病之提纲。凡上、中、下三篇内称太阳病者,皆指此脉证而言也。

【按】

荣卫二者,皆胃中后天之谷气所生。其气之清者为荣,浊者为卫。卫即气之剽悍者也,荣即血中之精粹者也。以其定位之体而言,则曰气血,以其流行之用而言,则曰荣卫。荣行脉中,故属于阴也;卫行脉外,故属于阳也。然荣卫之所以流行者,皆本乎肾中先天之一气,故又皆以气言,曰荣气 、卫气也。

【集注】

滑寿曰:脉在肉上行,主表也。

方有执曰:表即皮肤,荣卫丽焉。故脉见尺寸俱浮,知病在太阳表也。项,颈后也。

恶寒者,该风而言也。风寒初袭而郁于表,不能再胜风寒之外忤,故畏恶之。

程应旄曰:太阳经之见证,莫确于头痛、恶寒,故首揭之。

吴人驹曰:头为三阳之通位,项为太阳之专位,有所障碍,不得如常之柔和,是为强痛。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注】

太阳病,即首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之谓也。卫为表阳,风属阳邪,风邪中人,则卫受之,从其类也。风中于卫即发热者,以风、卫,皆阳,其性本热,故变热甚捷,不似伤寒待其闭郁而始热也。卫病不能固表,又为阳邪所蒸,故腠理□而汗出也。汗出表虚,为风所忤,故恶风也。风性柔软,故脉缓也。此承上条言太阳病又兼见此脉证者,名曰中风,以为中风病之提纲。后凡称中风者,皆指此脉证而言也。

【集注】

方有执曰:脉缓即下文阳浮而阴弱之谓,言既有如首条所揭之太阳病,加之发热,汗出,恶风而脉缓者,则其病乃是触犯于风所致,故名中风。

汪琥曰:中风,非东垣所云中府、中藏、中血脉之谓。盖中字与伤字同义。仲景论中,不直言伤风者,恐后学不察,以咳嗽、鼻塞、声重之伤风,混同立论,故以中字别之也。脉缓当作浮缓看,浮是太阳病脉,缓是中风脉。中篇紧脉,亦当仿此。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注】

太阳中风,即上二条合而言之,又详举其证以出其治也。后凡称太阳中风者,皆指此脉此证也。阴阳指荣卫而言,非指尺寸浮沈也。阳浮,即越人曰:三菽之浮,肺之浮也。肺主皮毛,取之而得者,即卫分之浮也。六菽之浮,心之浮也。心主血脉,取之而得者,即荣分之浮也。荣分之浮较之卫分之浮,则无力而弱,故曰:阳浮而阴弱也。卫为风客,则卫邪强而发热矣。故曰:阳浮者热自发。荣受邪蒸,则荣不固而汗出矣。故曰:阴弱者汗自出。荣卫不和,则肌表□缓,故有啬啬之恶寒,淅淅之恶风,翕翕之发热也。然在皮肤之表,非若伤寒之壮热无汗,恶寒虽近烈火而不减,恶风虽处密室而仍畏也。皮毛内合于肺,皮毛不固,风邪侵肺,则气壅而鼻鸣矣。胸中者,阳气之本。卫阳为风邪所干,不能敷布,则气上逆而为干呕矣。故宜桂枝汤,解肌固表,调和荣卫也。

【集注】

程应旄曰:啬啬恶寒者,肌被寒侵,怯而敛也。淅淅恶风者,肌因风洒,□难御也。

翕翕发热者,肌得热蒸,合欲扬也。啬啬、淅淅、翕翕字俱从皮毛上形容,较之伤寒之见证,自有浮、沉、浅、深之别。

<目录>卷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篇名>桂枝汤方

属性: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当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按】

桂枝汤方,桂枝下有「去皮」二字。夫桂枝气味辛甘,全在于皮,若去皮是枯木矣,如何有解肌发汗之功?宜删此二字,后仿此。

【方解】

名曰桂枝汤者,君以桂枝也。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通卫阳。芍药酸寒,酸能收敛,寒走荣阴。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荣中有调卫之功。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表;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中。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用以调和中气,即以调和表里,且以调和诸药;以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借甘草之调和,阳表阴里,气卫血荣,并行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相和也。而精义在服后须臾,啜稀粥以助药力。盖谷气内充,不但易为酿汗,更使已入之邪,不能少留,将来之邪,不得复入也。又妙在温覆令一时许,□□微似有汗,是授人以微汗之法也。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禁人以不可过汗之意也。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解肌发汗、调和荣卫之第一方也。凡中风、伤寒,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皆得而主之。其他但见一二证即是,不必悉具。故麻、葛、青龙发汗诸剂,咸用之也。若汗不出,麻黄证也。脉浮紧,麻黄脉也。固不可与桂枝汤。然初起无汗,已用麻黄发汗,汗解后复烦,脉浮数者;与下后脉仍浮,气上冲者;及下后下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经中皆用此以解外。诚以此时表虽未解,腠理已□,邪不在皮毛,而在肌肉。且经汗下,津液已伤,故脉证虽同麻黄,而主治当属桂枝也。粗工妄谓桂枝汤专治中风,不治伤寒,使人疑而不用。又谓专走肌表,不治他病。不知此汤,倍芍药生姜,加人参,名桂枝新加汤,用以治荣表虚寒,肢体疼痛;倍芍药加饴糖,名小建中汤,用以治里虚心悸,腹中急痛;再加黄耆,名黄耆建中汤,用以治虚损、虚热、自汗、盗汗。因知仲景之方,可通治百病也。适寒温服,啜热稀粥以助药力,欲使谷气内充,易为酿汗也。温覆令一时许,微似有汗,不令如水流漓,谓不可过汗也。盖取汗,在不缓不急,不多不少,缓则邪必留连,急则邪反不尽。汗多则亡其阳,汗少则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谓病轻者,初服一升病即解也。停后服,不必尽剂,谓不可再服第二升,恐其过也。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谓初服不汗出未解,再服一升,根据前法也。又不汗后服,谓病仍不解,后服第三升也。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谓服此第三升,当小促其服,亦不可太缓,以半日三时许为度,令三服尽,始适中其服之宜也。若病重者。初服一剂,三升尽,病不解,再服一剂,病犹不解,乃更服三剂,以一日一夜周十二时为度,务期汗出病解而后已。后凡有曰根据服桂枝汤法者,即此之谓也。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注】

此释上条阳浮阴弱之义也。经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卫为风入则发热,邪气因之而实,故为卫强,是卫中之邪气强也。荣受邪蒸,则汗出,精气因之而虚,故为荣弱,是荣中之阴气弱也。所以使发热汗出也,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集注】

方有执曰:上言阳浮而阴弱,此言荣弱卫强。卫强即阳浮,荣弱即阴弱,彼此互言而互相发明者也。救者,解救救护之谓。不曰风邪,而曰邪风者,以本体言也。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注】

此释上条荣卫不和之证,而又就其时发热汗出者,以明其治也。藏;里也。无他病,谓里无他病也。有时发热,有时不热,有时汗出,有时不汗出,其表病流连而不愈者,非荣不和,是卫强不与荣和也。当于未热未汗之时,预用桂枝汤解肌发汗,迎而夺之,以遏其势,则热退汗敛,而病自愈矣。

【集注】

方有执曰:时以暂言。卫气不和者,表有邪风而不和也。先其时者,言于未发热之先也。

程知曰:阴虚诸病,亦时发热自汗。若里无他病,而时热自汗,则为卫受风邪,未得解散,宜于将发之时,先用桂枝汤、乘其欲动而击之。程应旄曰:桂枝为解肌之剂,而有时云发汗者何也?以其能助卫气升腾,使正气得宣而汗出,与麻黄汤逐邪气,使汗从外泄者不同。

汪琥曰:及其发热自汗之时,用桂枝汤发汗则愈。苟失其时,则风邪入里,病热必深,桂枝汤非所宜矣。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注】

此又释上条荣卫所以不和之义也。言病有时常自出汗者,此为荣气已和也。荣气和而热仍不解者,则是卫外之气犹不谐,而不与荣气共和谐也。所以荣气虽和,而时时自汗出,病犹不解也。盖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卫不和,则荣虽和而病不解。故复发其汗以抑卫而和荣,荣卫和而病自愈矣。亦宜桂枝汤。

【集注】

方有执曰:此与上条同。上以暂言,此言常者,谓无时不然也。上言藏,藏为阴而主里。此言荣,荣亦阴而主里,以暂言,故其词略;以常言,故其词详,两相互发,义不殊也。

喻昌曰:此明卫受邪风,荣自汗出之理。凡汗出荣和,而发热不解,是卫强不与荣和也。复发其汗,俾风邪从肌窍外出,斯卫不强而与荣和矣。正如中酒发狂,酒去其人帖然也。荣受寒邪,不与卫和,宜麻黄汤亦然。

吴人驹曰:上条发作有时,此时无时。而不自汗出,但热不解者,亦属荣卫不和。盖荣卫相得之为和,而荣不得独为之和也。

张锡驹曰:卫气者,所以肥腠理,司开阖,卫外而为固也。今受邪风,不能卫外,故常自汗出而热不解,此为荣气和而卫不和也。

魏荔彤曰:前以桂枝解肌者,和其卫而时发热之热止;此以桂枝发汗者,和其卫而常自汗之汗止。盖发其表而热解矣。故总结之曰:荣卫和则愈。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注】

太阳病,服桂枝汤,外证不解者,可更作服。今初服不惟不解,而反加烦,是表邪太盛。若遽与桂枝,恐更生烦热。故宜先行刺法,疏其在经邪热,然后却与桂枝,发其肌腠风邪,俾外内调和,自然汗出而解矣。

面热赤。正与邪争而不得出,则身战惕。至六、七日传经尽,当汗解之时,乃不得汗

,反发热者,其差必迟。盖阳虚不能领汗外出,其热邪浮于肌肤,必作身痒也。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需要看完整版的 文章最下方打赏1元后添加微信 打赏时记得备注书名和邮箱地址 10分钟内发至你的邮箱 如遇任何问题联系微信:dwlkali

1.顾氏集古印谱
2.古今印则(2本)
2.汉铜印丛(有序跋本)
3.万印楼印选(7 册)
4.印薮
5.双虞壶斋印存精萃(2 册)
6.双虞壶斋印存(八册本)
7.双虞壶斋印存(三册本)
8.何萨奴印略
9.元押集存
10 汉铜印丛(有序跋本
11.丁丑劫余印存 7 册版本
12.名印经眼录(30 本)
13望云轩印集
14.铜鼓书堂藏印(4 本)
15.汉铜印丛
16 十钟山房印举(涵芬楼辑本)
17.藏传铁印精选录
18 十钟山房印举(原钤本)
19 顒园藏石
20.赵撝叔印谱
21 张氏鲁盦印选
22.两汉印帚三册
23.一百名家印谱
26-十六金符斋印存
29 冬华庵印存
30 张鲁盦藏秦汉印谱
31 证常印藏
32 澂秋馆印存
33 枫园集古印谱正集、续集
34 二十三举印摭
35.罄室所藏鉨印
36 墨花禅印稿
37 稽古印鉴
38-许氏说篆
39.续齐鲁古印攈十六册
40 停云馆印谱
41 颉颃楼藏印
42.二金蜨堂印谱(胡澍本)四册 96 页
43 二金蜨堂印谱(有万憙斋本)二册
44.看篆楼鉴藏古铜印
45.松荫轩秦汉古印集三册
46.吴攘之先生印存八册
47.砚林印存六册
48.小蓬莱阁印存二册
49.冯师韩印谱一册
50.安昌里馆玺存八册
51.陈池秀用印集四册
52.西泠八家印选四册
53.西泠四家印谱四册
54.西泠四家印谱附存四家十二册
55 黄牧甫印存二册
56.黄牧甫印存十三集
57.修盦所见印存五十六册
58.丁丑劫余印存二十册
59.《乐志山居集印》稿本
60.试篆印存四册本》另名《试篆存稿》
61.《试篆印存八册本》另名《试篆存稿》
62.《春颿印存》
63.《琴斋印拓》
64《鹤隐庐印存》另名《鹤隐庐印草》《鹤隐庐印存》另名《鹤隐庐印草》
65.鹤隐庐印存(稿本)
66 正气歌印谱(自存本)
67.正气歌印谱(刋行本)
68《有竹山房印癖稿本》
69.有竹山房印癖(刊行本)
70 帝君阴隲文刀法百种(稿本)
71 成趣园印谱(刋行本)
72 师竹斋印谱(稿本)
73 朱世勋印谱(稿本)
74 坤皋铁笔(稿本)
75 研山印草(刋行本)
76.胡霖商印稿四册本(刋行本)
77 胡霖商印稿八册本(刋行本)
78 张老姜印稿(稿本
79 张述贤印稿(稿本
80 蕉鹿轩印谱(稿本)
81.志澄印存(稿本)
82 拜石山房印谱(稿本)
83 遯社印存(刋行本)
84-遯社印存(稿本)
85-遯社集古印(刊行本)
87.春草堂印谱(稿本)
88 春草堂印谱元亨(刋行本)
89.漱芳室印存(稿本)
90 忍斋百忍印谱(稿本)
91.蜼彝山房印存(稿本)
92 张印三印谱(稿本
93 梦庐印影(稿本)
94.伴石草堂主人印集(稿本)
95 愚盦印存(刋行本)
96 荜门儒馆印谱(稿本)
97.石隐印槁(刋行本)
98.石厂印谱(稿本)
99.《求自慊斋印存》稿本
100 对山印稿八册本(刋行本)
101 对山印稿前四册本(刋行本)
102 对山印稿前四册本(墨稿本)
103.古今印则
104.种册榆仙馆印谱(原钤本)
提供宣纸版本古籍印谱有需要添加微信
微信.jpg

连山归藏三易课学 手抄本
阿弥陀三千体摺仏
安居金镜.八卷.清.周南.吕临等合辑.寿南堂藏板.清乾隆45年刊本.1780年
白猿图说.12卷.彩绘旧钞本
白云和尙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残存卷下.宣光七年金属活字刊本.1377年.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抱朴子.葛洪著.存内篇.论仙第二.对俗第三.纸背钞写.论语集解.卷四.1923年文求堂书店影印唐写本
抱朴子.内外附篇.东晋葛洪撰.清朱记荣校.清嘉庆时期刊
卜居秘髓.图解二卷.新增三卷.明万历二十三年金陵建阳叶贵近山书舍刻本
部分符咒.民俗类
藏文经书.瑜伽.十九世纪刊
禅林僧宝传.三十卷.宋.释慧洪撰.补禅林僧宝传.宋.释庆老撰.明刊本
禅门诸祖师偈颂.乾坤.宋.子升.如佑录.五山版
禅宗無門関.慧開.撰.宗紹.編
闡道要言 一巻.中和山人渾渾子著
辰州符咒大全.玄都辑书.墨井书屋藏版.1926年.上海中西书局刊印
陈子性家藏书.12卷.首1卷.清.陈应选(字子性).等撰.正祖会贤藏板.清嘉庆五年振贤堂刊本
成唯识论十卷.唐.玄奘译.明万历海宁陈瓛重刊
大悲陀羅尼現像
大洞法籙.上下卷
大方便佛报恩经
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十卷.那连提耶舍译.明永乐八年至正统五年刊本
大方広仏華厳経.巻第42.実叉難陀訳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般剌密谛译.明天启元年凌氏三色套印本
大六壬大全.十三卷.清.郭载騋(字御青)校订.清光绪十二年扫叶山房刊本
大六壬秘本.二十卷.金正音.著.清乾隆四十年施春园手钞本
大明天元玉历祥异图说.7卷.明余文龙重编.旧钞本
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1卷.附御制真武庙碑.缺首页.明永乐时期刊本
大唐西域记.12卷.唐玄奘述.辩机撰.宽永年间木活字印本
道统大成.清.汪东亭辑.清光绪二十六年上海千顷堂刊本
道言内外秘诀全书.明.彭好古辑注.明万历时期吴勉学刻黄之宷重修本
道原精萃図.2.倪懐綸編.劉必振画
地理辨正直解.清.蒋大鸿.著.清道光间善成堂刊本
地理参赞玄机仙婆集.12卷.明张鸣凤编集.张希尧参补.明万历崇正堂刊本
地理全书.3册.明.赵至和辑.明刊本
地理真诠.四集.清.孟南辑.清光绪十五年刊本
董氏诹吉新书.上下册.明董德彰撰.清光绪20年重刊本.1894年
二经同卷.沙弥尼戒经.舍利弗问经.碛砂板.平江乐桥北姚家印.元刻本
二十一种救度佛母赞.清永瑢抄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法病书.选全图注.刘思孔.民国三年钞本.1914年
翻译名义集.七卷.法云编.活字版
梵气先天斗姥延龄谢罪宝忏.一卷.清康熙二十一年刊本
梵音斗科.上下卷.清.娄近垣.撰.清雍正时期四色套印刊本
焚薪経.師会撰
封神真形图.2册.55像.清代墨绘本
佛供品目图巻.桂川甫周画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十卷.宋.圆悟克勤著.覆元本.妙心寺刊本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十卷.宋.圆悟克勤著.覆元本.五山版.瑞龙禅寺刊
佛器图谱.上下册
佛说阿弥陀经.王代功书.王闓运书跋.清光绪18年.民国拓本
符箓秘诀.不分卷.佚名撰.明嘉靖中期内府朱丝栏钞本
高僧传.十四卷.梁.释慧皎撰.元刊本
工细大悲神咒佛像.上下册.清代彩绘绢画
关圣帝君宝训像注.4卷.光绪8年
关圣帝君万应灵签.2卷.尚勤堂马宅刊.北京龙文斋刻字铺藏板.道光6年
观世音菩萨慈容五十三现.清康熙时期戴王瀛刊本
观象玩占.50卷.李淳风撰.附太乙玉鉴风雨全传.1卷
广百论释论.十卷.唐.玄奘译.明万历二十年经厂刊本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三卷.唐.菩提流志译.元至正中刊本
华阳金仙证论.慧命经.清.柳华阳撰注.安庆洁王庙藏板.清嘉庆四年补刊本
华阳金仙证论.柳华阳撰注.清嘉庆16年刊本.1811年
混元弘陽仏如来無極飄高祖臨凡宝巻.二巻二四品附録一巻.明.高陽撰
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上下卷.元.莎南屹啰.译.明英宗正统四年泥金写绘本.1439年
戒淫宝录.上下卷.不著撰人.清宣统三年天津观礼刊本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董其昌书.乾隆题诗并书字.清拓本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明万历时期彩绘本
金刚经正解.清龚穊彩注.扈正智校.光绪9年.铜活字版
金剛般若波羅蜜経変相.鳩摩羅什訳
金精廖公秘授地学心法正传画筴扒砂经.四卷.题宋.廖禹撰.彭大雄集.明刊本
金七十论.三卷.陈真谛译.1637活字版
金阙玄元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说.经折装.清代刻本
景祐遁甲符应经.上部三卷.下部三卷.宋.杨维德等撰.明末朱丝栏钞本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一卷.明万历四十七年刊本
九曜秘历
凯尔经.Book of Kells.高清版.公元800年左右
凯尔经.Book of Kells.清晰版.公元800年左右
堪舆倒杖诀.一卷.唐.谢和卿撰.清初虞山毛氏汲古阁影钞.明嘉靖十二年原刊本
刻京台增补渊海子平大全.六卷.元.李钦.增补.明万历二十八年闽书林刘龙田乔山堂刊本.普清
苦功悟道经.罗清撰.清康熙年刻本
类编历法通书大全.二十六卷.明.熊宗立编纂.明刊本
冷枚白描罗汉.冷枚画.清康熙56年
李卫公望江南.二卷.旧题唐李靖.撰.旧钞本
六壬图像.二十四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清彩绘钞本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惠能述.2册.明万历35年刊.1607年
龙树菩萨眼论.木活字版
峦头指迷.8卷.尹光忠改编.何廷珊注解.关东印书馆1926年印刷
罗经解定.七卷附录一卷.清.胡国桢撰.清同治年间埽叶山房刊本
梦林玄解.梦原.梦论.梦禳各2卷.梦占23卷.宋.邵雍辑.明.陈士元补.明崇祯09年刊本
梦占类考.十二卷.明.张凤翼撰.明万历十三年信阳王氏刊本
秘传四神课书仙机消纳水法.唐.杨筠松.撰.2册.清抄本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1660年笔彩印本
牧牛图颂.附诸方和颂.释普明撰.清乾隆49年刊本.1784年
廿四式长生图.清手钞本
奇门履.九局.缺第九局.梅羮.演定.王道焜.校阅.明末清初朱墨套印本
奇門遁甲秘笈大全.题明.刘伯温辑.三十卷.清代省思堂刊本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慈心陀罗尼.4册.大唐三藏不空译.明代泥金写绘本
钦定协纪辨方书.三十六卷.清.允禄等奉敕编撰.清乾隆六年内府刊朱墨套印本
青皇和漢神仙図絵 .一炊菴
全真太教传修仙辨惑直指口诀妙奥.清手钞本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二卷八品
若翰所书之福音.By Joshua Marshman.最早的铅字活印中文书.1813年
三才发秘.天部2卷.地部3卷.人部4卷.清陈雯撰.德星堂宝翰楼藏版.清康熙年间刊本
三车一览命书详论.十卷.宋.方谦之编.朝鲜金属活字刊本
三订历法玉堂通书捷览.十卷首一卷.元.宋鲁珍通书.何士泰历法.明崇祯十六年余应灏三台馆刻本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七卷.清宣统元年叶德辉校刊本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七卷.佚名撰.西岳天竺国藏板.清刊本
三世相.卷上下.袁天纲撰
三世相.庆长时期刊本
神兵旗式.清彩绘本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十卷.唐.李筌.撰.清抄本
神僧传.九卷.明成祖编.明永乐十五年内府刊本
神相全编.十二卷.首一卷.宋.陈抟撰.明袁忠彻订正.致和堂藏板.明刊本
圣音寺十六尊者像
十八罗汉图赞.苏东坡颂.王弇州赞.1687
十二圆觉
十六罗汉图赞.册页.清乾隆时期内府.泥金绘本
釈老子図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四册.清.永珊撰绘.清嘉庆十三年和硕豫亲王裕丰刊.同治年间刊本
释氏要览.上下卷.北宋释道诚集.附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明嘉靖八年慧照寺刊本
手印图.全.1684年藤井佐兵衛刊印
太上老子清静科儀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上中下卷.经折装3册.明宣德6年内府泥金写本.1431年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一卷.明万历43年刊本
太上正一朝天百拜谢罪宝忏.明刊本
泰山东岳十王宝卷.明.悟空撰.清康熙三十九年刊本
天地冥阳水陆仪文.3卷.杂文二卷.附坛场式.宋杨谔撰.宗颐向编.明初太原刊本
天方典礼择要解.二十卷附一卷.清.刘智撰.清同治十年刊本
天后圣母圣迹图志.2卷.清道光12年寿恩堂刊.1832年
天文精义赋.五卷.旧题元末.管勾天文.岳熙载撰.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明代乌丝栏钞本
天主降生出像经解.艾儒略.1640
䒶元遁甲句解烟波钓叟歌.1卷.赵普撰.罗通遁法.池纪解编.明正德时期刊本
图像抄.十巻抄.元禄15年.纸本彩绘墨画.1702年
威尔士圣经.Welsh Bible.1588年
维摩诘所说经注.10卷.鸠摩罗什译.僧肇注序.明万历年径山刻嘉兴藏本
五要奇书.五种.明江之栋辑.尚白斋藏板.清康熙三十九年古歙丰南吴氏重刊本
悟真篇三注.三卷.宋.张伯端撰.薛道光.陆墅.元.陈致虚注.元刊本
西藏造像量度.Tibetan pattern book of proportions.36幅.18世纪
仙佛奇踪.4册.消摇墟3卷.寂光镜3卷.长生诠1卷.无生诀1卷.明洪应明撰.明万历30年.1602年
顕無辺仏土功徳経.玄奘译
香山宝卷.重刻观世音菩萨本行经简集.2 卷.释普明辑.民国二十年重刻
销释金刚科仪.宋释宗镜述
新编相法五总龟.朝鲜写本.万历18年.1590年
新镌五福万寿丹书.六篇.明.龚居中撰.明天启间金陵书林周如泉刊本
新镌徐氏家藏罗经顶门针.上下卷.附简易图解.鄙言.明.徐之镆定式.朱之相图解.三乐斋藏板.明天启时期金陵书林唐鲤耀刊本
新刊京本风鉴相法人相编.6卷.首1卷.明.回阳子编.明万历30年刘氏明德堂刊本
新刊类选古今事实梦林广记大全.三卷.明.谢敬夫编集.明末书林陈恭敬刊本
新刊禽遁大全.4卷.附补全.明池本理著.明弘治09年进贤书舍刊本
新刻出像增补搜神记.6卷.晋.干宝.集撰.明金陵唐氏富春堂刊本.明万历元年.1573年
新刻统会诸家风鉴全像人相全编.12卷.明葆和子撰.崇祯17年积善堂陈玉我刊.1644年
新刻万法归宗
新刻星平总会命海全编.10卷.首1卷.明薛承爱.遗稿.夏从仁编.明万历39年潭邑文林积善堂陈奇泉刊本
新锲徽郡原板梦学全书.2卷.明代.书林杨玉林半留堂刊本
新锓希夷陈先生紫微斗数全书.七卷.宋.陈抟撰.明.潘希尹补.明代南阳堂刊本
绣像吕洞宾祖师全传.汪淇编.清康熙元年.1662年
須弥山像銘並序.無外子.撰画
阳宅爱众篇.四卷.清.张觉正撰.清光绪六年扫叶山房刊本
阳宅大成.宅谱指要.宅谱迩言.选时造命.选时辨讹.修方催生.修方却病.清.魏青江.著.清刊本
阳宅大全.十卷明周继撰..清光绪二年刊本.普清
阳宅三要.四卷.地理五诀.八卷.清.赵廷栋著.清光绪六年扫叶山房刊本
阳宅真诀.四卷.明.陈时旸著.陈泰运补.一鹿斋藏板.明天启四年刊本
阳宅紫府宝鉴.三卷.清.刘文澜.著.清道光十二年张作哲刊本
药师瑠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玄奘译.康熙御笔之宝.清康熙五十三年写本
遗教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鸠摩罗什译.李如松书.1599年
异方便净土传灯归元镜.二卷.明.智达颂.德日阅录.清乾隆四十二年杭州报国寺释惟贤刊本
易图丹镜.五卷.明.张星餘撰.明崇祯十五年刊本
阴阳定论.三卷.明.周视著.明嘉靖时期刊本
阴阳秘诀.手抄本
阴骘文图说.4册.清黄正元著.绘像丹桂籍.清同治6年奉天锦府文英斋刻本.1867年
阴骘文图注.二卷.颜正注释.黄正元图说.诸灿书.华士陶绘.清道光二十四年锡山文昌宫刊本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
瑜伽焰口科范.不空译.延宝6年.1678年
预言基督救世主的女预言家和先知
御定六壬直指.上下卷.附析义.清康熙时期精钞本
御录经海一滴.六卷.清雍正录.清雍正十三年武英殿刊本.1735年
运气易览.2册.明汪机著.徐春甫集.顾胤祥校.清末钞本
运气占.钞本.作者.刊印时间不详
增补诹吉宝镜图.清.俞荣宽编.清代朱墨精钞本
增删卜易.六卷.野鹤老人著.清刊本
張天師明断吉凶符法.一卷
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三卷.明.沈度写.商喜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三年经折装写本
中外戏法图说.鹅幻汇编.唐芸洲著.民国初年刊本
重订相宅造福全书.宅法全书2卷.鲁班经3卷.秘诀仙机.玉匣记1卷.阳宅大全10卷.明崇祯时期金阊严少萱刊本
重订校正魁板句解消砂经节图地理诀要雪心赋.卜应天著.明谢志道注.明万历30年余氏怡庆堂刊.1602年
重辑不得已辑要.清.杨光先撰.清光绪十五年刊本
重刊造像经.耸虚.华岳编.1824年
重刻清静经
重刻校增武侯八门神书.明胡献忠著.明万历43年刊本
祝由科.秘诀奇书.乾元亨利贞五册.明末清初钞本
紫柏老人集.十五卷.首一卷.明.释真可撰.明崇祯时期刊本
诹择秘典.二卷.附诹择历眼.明黄汝和撰.明天启三年豫章黄氏刊本
微信.jpg